文章来源:智搜AI导航站 发布时间:2025-09-22
田间杂草覆盖的真相走进许多农村,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:儿耕妈荒废的田里杂草比人高,农具生锈堆在院角。年轻人在城里打工,老人带孙子留守,农活根本忙不过来。邻居张婶说
访问官网走进许多农村,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:儿耕妈荒废的田里杂草比人高,农具生锈堆在院角。年轻人在城里打工,老人带孙子留守,农活根本忙不过来。邻居张婶说:“家里三亩地去年只种了一季小麦,儿子宁可送外卖也不回来种地。”这种现象不仅是个例——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耕地季节性抛荒率达12.7%。
为什么儿耕妈宁肯荒田?咱们算笔账就明白:种一亩水稻,种子农药至少花500元,请人插秧收割又要800元。按亩产1000斤、每斤1.3元算,扣除成本仅剩200元利润。这还不算三个多月的人力成本。现在工地搬砖一天能赚200元,换成你,怎么选?
种植成本:500元/亩(种子农药)
人工成本:800元/亩(插秧/收割)
收入合计:1300元/亩
净利润:200元/亩
有人提议把荒废的田租给种植大户。可实际操作中发现,很多地方土地零散,像王叔家5亩地被分在6个地块。农业公司更愿意承包平原连片农田,结果山地水田还是无人接手。不过重庆某乡镇的解决方案值得参考——政府出资整修梯田后,土地流转率从18%飙升至67%。
在江西某村见到这样的场景:70岁的李奶奶仍在耕种两亩菜地,她边摘豆角边说:“儿子儿媳在广州开餐馆,这些菜够自己吃就行。”村里23户人家,像她这样还在种地的老人只剩5户。年轻人觉得种地没出路,但老人们放不下对土地的情感,这种代际认知差异正在加速田地的荒废。
要解决儿耕妈荒废的田的问题,关键要让土地产生更大价值。浙江部分农村的做法值得借鉴:
将抛荒土地改种蓝莓等高附加值作物
引入电商平台发展订单农业
建立“代耕代种”服务队
比如丽水某村通过直播卖山茶油,原本荒废的油茶林重新焕发生机,村民年收入增加3万元。